她被称为西汉史上最幸运的女人,因两句话改变她的一生,她出身卑贱,凭借着一副与世无争的模样在霸道专权的吕雉手下全身而退,把儿子培养成一代明君我要配资平台查询,为西汉王朝续命400年之久,更成为唯一笑到最后的女人,她就是薄姬,汉文帝生母,二十四孝之亲尝汤药的典故的女主,《道德经》中有一句话,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简直就是为她量身打造,一手烂牌却打出四个二带俩王的效果。
薄姬是会稽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她的母亲魏媪是魏国宗室之女,原本出身还不错,奈何她母亲偏偏看上了一个苏州的穷小子,那个穷小子姓薄,俩人私通生下薄姬,薄姬出生没多久,她父亲就去世了,只留下母女二人在乱世中相依为命,后来薄姬慢慢长成了一个姿容娇媚的少女,当时正是楚汉相争的时候,恰逢魏国宗室魏豹趁乱自立为王,魏媪便把风姿卓越的薄姬送给魏豹做姬妾,希望能过上富贵的生活,当时西楚霸王项羽正与汉高祖刘邦在荥阳相抗衡,天下大势尚未分明,魏豹开始时跟随汉高祖一起攻打项羽,当时魏媪请名噪一时的女相士许负,为女儿薄姬相面,许负看了薄姬后说,她当生天子,魏豹听说后大喜过望,自己的姬妾要生天子,误以为自己是天命所归,但魏豹只猜到了故事的开头,女主角是薄姬,却不知道男主角不是他。
展开剩余81%于是就撕毁了和汉王刘邦的结盟持中立的态度,接着与项羽联合讲和做起了当皇帝的美梦,只不过当初反叛的有多绝情,打脸来的就有多快,刘邦在荥阳一带站稳脚跟后,便派曹参等人攻打并俘虏了魏豹砍了他的脑袋,而魏豹的后宫则被刘邦收编,薄姬则被打发到汉王刘邦后宫的织室里终目劳作,然而被术士认为是奇特命格的她怎会就此埋没呢,这天刘邦视察织室看到了容貌秀美气质不俗的薄姬,便把她收入进了后宫,但当时后宫佳丽众多,很快就把这件事给忘了,薄姬入宫一年多也没有得到汉高祖的御幸,公元前203年,一个很平常的日子,汉王刘邦见自已的宠妃管夫人赵子儿在说笑打闹,说笑的内容是管夫人赵子儿年少时曾和薄姬交好。
她们三个人曾经约定,先贵吾相忘,就是说谁要是先富贵了可不能忘了姐妹,两名宠妃把当日的约定就当作笑话讲,但刘邦却没把她们的约定当作笑话来听,刘邦听完后内心十分感伤认为是自己亏待了薄姬,就当天晚上刘邦便召薄姬前来侍寝,据史料记载,当晚两个人一见面薄姬就对刘邦说,昨晚我梦见一只苍龙盘踞在我的肚子上,刘邦笑着说,真是好梦好兆头,我会让你的梦照进现实,那一晚刘邦薄姬二人鱼水和谐,她是幸运的,因为仅此一次她就怀上了刘邦的孩子,次年便生下了刘邦的皇四子刘恒,自打薄姬生下刘恒之后,她就很少再有侍寝的机会了,面对后宫如云的美女,刘邦早就把薄姬母子忘在了脑后,而薄姬呢也从来不争宠,只要能平安健康的活下去就好,于是薄姬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辛苦的抚养着儿子刘恒。
虽然刘邦把薄姬忘了,但没有忘记他儿子刘恒,公元前196年,刘邦把年仅8岁的刘恒封为代王,到北边苦寒的代地为代王,代地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不但穷关键还和卤奴接壤,在代地当王随时有丢掉性命的危险,好的封地都被刘邦的宠妃的儿子们给占了,都不愿让他们的孩子去这么危险的地方,而薄姬和他们的想法不同,代地远离京城,也就远离了政治斗争的漩涡,自己儿子反倒安全了,儿子只有8岁,就要离开她远赴苦寒之地,然而她不但没有反对反而欣然接受,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去世,吕后掌权,那些受到汉高祖御幸的爱姬如戚夫人等,吕后都恼恨他们,被幽禁起来不能出宫,而薄姬不但毫发无损让她去了代地做了代王太后,薄姬是怎么逃过吕后的迫害的呢,首先第一点,薄姬和吕后同是天涯论落人,她们两个的遭遇十分的相似,一个是深宫之中不得宠的皇后。
一个是常年见不到皇上的美人,同样的凄苦同样的等待,让吕后不但不怨恨薄姬相反还十分同情她,第二点就是薄姬自己也十分聪明,虽然吕后没有惩治她,但她知道长安并非是一个太平之地,因此她主动向吕后请辞请求跟随儿子去往封地,吕后一听她这个请求立刻应允,薄姬本不受宠在朝中无亲无故毫无势力,现在又远离长安去到西北边疆,频临匈奴的荒漠贫瘠之地,那更是对久居长安的她构不成任何威胁,此后她便可以当没有薄姬这个人存在了,就这样薄姬得以去到代地母子相依为命,一直待在偏远苦寒的代国,虽然身处这样的环境但薄姬却感到很满足,至少在这里能够远离宫廷的纷争,她可以把全部的心思都花在对儿子刘恒的教育和培养上,有一年薄太后生病了,刘恒在母亲身边侍奉了三年亲尝汤药,因此刘恒也成为唯一一位被列入二十四孝的帝王。
她尊奉道家学说教导儿子要知道感恩孝顺要有怜悯之心,要学会宽容坚韧和谦逊,而后来的汉文帝刘恒孜孜求治恩泽天下成为贤明的君主,正是她言传身教的结果,公元前180年,吕后在未央宫去世,终年61岁,西汉的功臣集团和刘氏宗亲联合发动政变,诛吕安刘,随后大臣们商议拥立继位皇帝,恨外戚吕氏势力强盛都称赞刘恒仁慈善良,所以并无势力的刘恒便成了最好的人选,这可真是人在家中坐皇位天上来,所以迎回代王刘恒立为皇帝是为汉文帝,大臣们请上皇室尊号,于是尊薄姬为皇太后,立刘启伟太子,又尊薄太后懿旨,立窦漪房为皇后,至此这位与世无争的薄姬就走上了母仪天下的人生之巅,成了薄太后,薄太后虽然被冷落过也被忽视过,但她并没有因此而变得偏激好胜,相反她是平静的包容的,在儿子当了皇帝后她仍旧以一个母亲的身份时时规范教导着儿子的行为。
而汉文帝也时刻遵照母亲的教导,当时有人诬告曾经削平诛吕挽救刘汉王朝的周勃谋反,文帝轻信谗言要将周勃交付审判,薄太后听闻大怒,在汉文帝临朝时走上前去,一把抓下自己的头巾向汉文帝就扔过去,大声骂道,绛侯身挂皇帝赐给的印玺,在北方率领军队不在那时谋反,如今身居一个小县反倒要谋反吗,这一下就把汉文帝骂醒了,汉文帝立即下诏救免了周勃的罪,恢复他的爵位和封邑,由此可见,薄太后虽然身处后宫,但她在政治上也是相当精明的,不仅是对股肱大臣就连处理对外关系,汉文帝也深受母亲薄太后的影响,刘邦死后吕后和南越王赵佗交恶,赵佗索性自称皇帝成了汉朝的敌对国,汉文帝即位后大臣们担心南越王赵佗造反一致建议征讨,而汉文帝却听从母亲的建议派人到赵佗的老家,修葺了赵佗父母的坟地并妥善安排了赵佗的族人及其叔伯兄弟。
汉文帝还亲自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长信,派人带着礼物送给了南越王赵佗,赵佗看到信后深受感动主动取消了帝号归附了汉朝,江湖不是只有打打杀杀,江湖也有人情世故,薄太后用她的豁达和仁爱,成功地阻止了一场不可避免的战争兵不血刃达到了国家统一的目的,她的智慧和胸襟足以让世人钦佩不已,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刘恒驾崩太子刘启继位是为汉景帝,他尊祖母薄姬为太皇太后,汉景帝在位的16年遵奉黄老、修生养息的政策降低赋税鼓励生产,所以文景时期政局稳定海晏河清,使得历史上有了“文景之治”的美誉,而薄太后的这种淡泊名利与世无争清静无为的思想恰恰是文景之治的思想根源,可以说薄太后是 “文景之治” 的隐形功臣是一点也不为过,公元前155年,薄太后去世,享年72岁。
她安葬在儿子汉文帝的霸陵之南,称为 “南陵” ,薄姬的一生淡定从容顺其自然我要配资平台查询,她以不争而得到好报,掌握并左右朝政几十年,而子子孙孙则统治帝国400余年,她将智慧寓于平凡无为创造辉煌功德圆满历史颂扬,《道德经》中那句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的名句,是对这位传奇女性的一生最好的诠释了。
发布于:山东省旺鼎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