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军的海、陆、空三大军种部队中新疆配资公司,成立最早且规模最大的无疑是陆军部队。人民军队的诞生与陆军的创建息息相关,早在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时,陆军便作为建军的起点正式成立了。
相比之下,海军和空军的建制时间要晚得多,都是在建国后才相继设立的。海军的领导机关成立于1950年4月14日,由肖劲光担任第一任海军司令;而空军的领导机关则于1949年11月11日设立,刘亚楼担任空军第一任司令。
尽管陆军是最早成立的军种,但早期并没有独立的领导机关,而是由总参、总政、总装、总后等“四总部”代为执行陆军的领导职能。直到陆军成立88年后,才组建了专门的陆军总部,才彻底打破了这一历史局面。
为了完善陆军的领导体系,确保陆军这一庞大军种的高效管理,国家特别选拔了11位经验丰富的将领,组成了陆军总部的首任领导班子。这些将军分别来自不同地区的军区,其中包括:
- 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作成上将
- 兰州军区政委刘雷中将
- 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彭勃中将
- 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尤海涛中将
展开剩余78%- 成都军区参谋长戎贵卿少将
- 兰州军区副政委石晓少将
- 南京军区副政委兼纪委书记吴刚中将
- 武警部队参谋长刘振立少将
- 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张书国少将
- 济南军区联勤部部长韩志庆少将
- 总装备部陆军装备科研订购部部长高波少将
这些将领是在陆军领导机构成立之初公开亮相的,分别担任了陆军总部各系统的主要负责人。
当时,按正常的职务排序,成都军区的李作成应担任陆军的总司令,兰州军区的刘雷担任政委,兰州军区副司令彭勃担任副司令等。然而,实际运行时,绝大多数人仍保持了原有的职务设置。唯独有一位将军未能如预期担任陆军第三副司令,他就是成都军区参谋长戎贵卿少将。
戎贵卿将军本来是陆军总部领导班子中的一员,计划担任陆军的第三副司令,但在实际任职前,他被调离了陆军总部,转任西部战区,担任副司令兼参谋长。那么,谁来顶替他的位置呢?这时,总后勤部副部长周松和少将成为了新的人选,填补了戎贵卿将军空缺的第三副司令职务,成为陆军领导班子的一员。
如今,陆军首任领导班子已经成立6年,期间许多将领都已离开原有岗位,或晋升至更高职务,或因年龄达到退休年龄,少数人仍在岗位上坚守。对此,我们可以做出以下几项总结:
第一,晋升副国级上将的将军有2人。
李作成上将曾担任陆军首任总司令约两年,之后转任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成为军委委员,步入副国级行列。李将军早在上世纪就因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突出表现而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他曾作为广西军区边防独立师3团8连连长,英勇作战,屡次带领连队击退敌人进攻,荣获了“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另一位晋升为副国级上将的是刘振立,他在担任陆军参谋长五年后接替韩卫国担任陆军第三任司令。此后,他又晋升为军委委员,并有望接替李作成上将担任新的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刘振立也曾在1986年参加对越作战,他带领连队坚守在敌人前沿阵地长达一年,最终击退了36次敌人进攻,战后荣立一等战功。
第二,获得晋升的将军有3人。
除了李作成和刘振立,陆军首任领导班子的成员中,还有三位将军获得了晋升。特别是张书国将军,在担任陆军政治工作部主任15个月后,升任战区级的军委后勤保障部政委,成为当时最年轻的正战区级将领。不过,尽管职务晋升为正战区级,张将军依然未能晋升为上将,而是维持中将军衔。
第三,到龄退役的将军有5人。
陆军首任领导班子中,有五位将领因达到服役年限而退役。兰州军区的刘雷上将担任了6年陆军政委,随后因年满退役;吴刚中将在担任纪委书记的岗位上工作了3年,最终由于超过了副战区级将领的服役年限而选择退役;彭勃和尤海涛两位中将也因达到副战区级的服役年限,分别选择退役。
第四,平调转岗的将军有1人。
石晓将军担任陆军副政委的时间相对较短,仅为7个月,随后被调任为北部战区副政委兼北部战区陆军政委,职务晋升并在这一岗位上工作了3年半,直到服役年限到期退役。
第五,原岗位不动的将军有1人。
高波将军自担任陆军装备发展部部长以来,始终未被调动,且一直维持正军级少将的职务,直到达到副战区级将领的最高服役年限。
第六,最早离世的将军有1人。
韩志庆将军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军事人才,曾在俄罗斯总参军事学院接受过严格的训练。他担任陆军后勤保障部部长多年,但在64岁时因病去世,成为陆军首任领导班子中最早离世的将领。
这些将军的履历不仅展示了他们个人的卓越成就新疆配资公司,也彰显了中国陆军在改革与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与智慧。
发布于:天津市旺鼎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