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东吴有个太后我要配资平台查询,自己儿子好好的太子不当,偏要把皇位让给侄子。
这听起来是不是很奇怪?一般来说,做母亲的都会为自己孩子着想,可这位朱太后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她觉得儿子年纪小撑不起大局,侄子年纪大能力强,就这样把江山拱手让人。
结果呢?新皇帝上台后直接把她踹下神坛,让她在屈辱中度过余生。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展开剩余90%一场荒唐的政治联姻说起朱太后的悲剧,得从她的身世开始讲。
朱氏本来是孙权的外孙女,按辈分来说,孙权的儿子们都是她的舅舅。
可孙权这个皇帝晚年昏聩,为了巩固皇室内部关系,竟然把外孙女嫁给了自己的六儿子孙休。
这种乱伦婚姻在现在看来简直不可思议,可在那个时代的皇室里,为了政治利益什么都干得出来。
朱氏当时还是个十几岁的小姑娘,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听从家族安排。
孙休这个人在众多王子中排行老六,本来就不怎么受重视,能娶到皇帝的外孙女已经算是意外收获了。
两人成婚后倒是相处得不错,朱氏很快就为孙休生下了长子孙酦。
那时候的孙休还只是个边缘王子,每天过着小心翼翼的日子,生怕哪天惹恼了父亲或者哥哥们。
朱氏作为妻子,陪着丈夫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意外登基的皇帝梦孙权这个皇帝当得实在糟糕,特别是在立太子这件事上。
他的长子孙登本来是太子,可惜英年早逝。
接着立了三子孙和为太子,结果又因为宫廷斗争被废掉还丢了性命。
最后只好立最小的儿子孙亮为太子。
孙权死后,孙亮继位时还是个小孩子,根本掌控不了朝政。
权臣们看不过去,直接把小皇帝给废了。
这时候轮到孙休上台了,他从一个不起眼的王子摇身一变成了东吴皇帝。
朱氏也跟着鸡犬升天,从王妃变成了皇后。
孙休当皇帝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自己的儿子孙酦为太子。
这时候的朱皇后应该是最风光的时候,丈夫是皇帝,儿子是太子,自己是一国之母。
可惜好日子没过多久,孙休就病死了,在位总共才几年时间。
太后的错误抉择孙休一死,朱氏就成了太后,按理说应该让儿子孙酦继位才对。
可当时的情况很复杂,蜀汉已经被魏国灭了,东吴也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压力。
大臣们觉得孙酦年纪太小,才十几岁,根本应付不了这种危局。
这时候有人提出了一个建议:立孙休的侄子孙皓为帝。
孙皓是孙权长子孙登的儿子,年纪比孙酦大,在大臣们看来更有能力处理国家大事。
朱太后听了这个建议后犹豫了很久,她心里肯定是舍不得让儿子失去皇位的。
可大臣们说得很有道理,国家危在旦夕,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皇帝来挽救局面。
朱太后想来想去,觉得为了国家大局,牺牲儿子的利益也是值得的。
她最终同意了这个提议,亲手把儿子的皇位让给了侄子。
新皇帝的无情翻脸孙皓继位后,朱太后本以为这个侄子会念着她的恩情,好好对待她这个功臣。
毕竟没有她的支持,孙皓根本当不上皇帝。
可她想错了,孙皓这个人心狠手辣,根本不念旧情。
孙皓上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击朱太后的势力。
他先是剥夺了朱太后的一些特权,降低了她的地位和待遇。
朱太后从一个高高在上的太后,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老妇人。
最让朱太后受不了的是,孙皓竟然要求她向自己的生母行礼。
这简直是奇耻大辱,朱太后本来是长辈,现在却要向晚辈的母亲下跪磕头。
这种羞辱比杀了她还难受,朱太后的自尊心完全被践踏了。
悔恨交加的凄凉晚年朱太后到这时候才明白自己犯了多大的错误。
她为了所谓的国家大局,把自己儿子的皇位拱手让人,结果换来的是无情的报复和羞辱。
孙酦本来是合法的继承人,却因为母亲的一个决定失去了一切。
朱太后每天都在后悔中度过,她想起和孙休的恩爱夫妻情分,想起儿子孙酦被立为太子时的喜悦,再看看现在的凄凉处境,心里的痛苦可想而知。
她曾经以为自己是在为国为民做贡献,现在才发现自己不过是被别人利用了。
那些当初劝她立孙皓的大臣们,现在都成了新皇帝的心腹,没有一个人为她说话。
朱太后彻底明白了什么叫人走茶凉,什么叫政治的残酷。
她在屈辱和悔恨中度过了人生最后的岁月,最终郁郁而终。
孙皓这个皇帝后来也没什么好下场,他治国无方,残暴昏庸,最终被晋朝灭掉。
东吴就这样走向了灭亡,朱太后的牺牲根本没有换来国家的强盛,反而加速了王朝的覆灭。
朱太后的悲剧说明了一个道理:在权力面前,什么亲情友情都是虚的。
她天真地以为自己的善意会得到回报,结果却被现实狠狠打脸。
做人还是要为自己的利益考虑,毕竟别人不会真心为你着想。
结语朱太后的故事告诉我们,政治就是这么残酷无情。
她本想做个好太后,为了国家大局牺牲儿子的利益,结果却害了自己也害了儿子。
这种违背人性的决定注定不会有好结果,毕竟血浓于水的道理从古至今都没变过。
朱太后最终的悲惨下场我要配资平台查询,完全是她自己一手造成的。
参考文献: 《三国志·吴书·孙休传》陈寿著 《三国志·吴书·孙皓传》陈寿著 《资治通鉴》司马光著 《建康实录》许嵩著 《吴志》韦昭著发布于:山东省旺鼎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